► 文 观察者网 吕栋
我们要实现现代化,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。发展科学技术,不抓教育不行。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,必须有知识,有人才。没有知识,没有人才,怎么上得去?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?1977年5月,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,邓小平在同部分中央同志谈话时,着重强调了人才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性。
四十多年过去,随着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减弱,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,更成为中国政策制定的重点。2021年7月,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,要加强创新型、应用型、技能型人才培养,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。
得益于对人才的重视,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。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、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、C919首飞成功,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实现,无一不是依靠人才的力量。
人才不足是中国AI发展最大瓶颈
当前,在全球新一轮热点前沿科学研究中,中国也正迅速崛起,人工智能(AI)便是其中之一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3月,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,融资规模全球最大,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。
毋庸置疑,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科技的制高点,海外多国已就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发展制定了多项发展、扶持、行动策略。叠加严峻的外部环境,凸显出中国人工智能自主创新、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。
目前,中国在AI应用落地方面虽然走在世界前列,但劣势也十分明显。例如,在人工智能算力领域,中国在高端AI处理器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短板;在人工智能算法领域,主流开源基础算法框架仍由国外互联网巨头主导,呈现出谷歌TensorFlow与脸书Pytorch双寡头并驱态势等。
技术和生态短板的背后,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最大的瓶颈还是人才不足。
国内并不缺少像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等由中国企业主导的算力基础设施,也不乏昇思MindSpore、百度飞桨(PaddlePaddle)、清华计图(Jittor)等深度学习框架,最紧缺的恰恰是AI开发者生态。就像国家多项政策中所提到的,要做到科技自主,人才是重中之重。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,均离不开AI人才的培养,更离不开AI开发者队伍的壮大。
人社部2020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,中美AI人才数量差距悬殊,我国AI人才缺口超过500万,国内供求比例为1:10,供需比例严重失衡。如果不加强人才培养,采取规模化生产的人才模式,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会突破1000万。
高层次人才数量更加紧缺。清华大学发布的《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1-2020》显示,美国AI高层次学者的数量最多,全球占比62.2%,是排名第二的中国的6倍以上,仅谷歌一家公司的AI高层次人才数量,就几乎与中国全国持平。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,补齐人才短板,显然已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。
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学者数量TOP10国家
作为社会人才的资源池,教育领域早已展开行动。2019年3月,教育部将人工智能专业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。截至2020年2月,全国范围内获得人工智能专业首批建设资格的共有180所,相比2018年的35所,增加414%。
但培养足够的AI人才只依靠高校力量远远不够。
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、数字化转型专家熊节告诉观察者网,高校对计算机、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普及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,但是由于远离产业一线,高校在怎么做开发、怎么开展工程活动方面,对人才的培养效果并没有那么好,部分高校教师甚至由于长期脱离实践,都已无法跟上最前沿的技术发展。
熊节认为,从AI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,产教融合无疑是一个高效的方式。如果有能力、有意愿的大型科技企业,可以将高校、中小企业中的开发者汇聚起来,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,邀请他们深度参与一线软件开发,这对批量识别和培养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,应该更加有效。
昇腾AI提出三个新开发者价值理念,助力AI人才培养
纵观业界,一直在计算产业坚持硬件开放、软件开源、使能伙伴、发展人才的华为,无疑是最有能力也最有意愿去帮助AI产业培养人才的企业之一。
早在2019年,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对话国外人工智能专家时就曾指出,人工智能是影响和塑造国家的核心变量,国家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他认为,未来加大各国人工智能发展差距的是教育及人才的培养。因此,中国首先要抓基础教育,要抓基础研究,才能具有和世界同轨的能力。
作为华为人工智能产业的落地者,昇腾AI长期以来在培养开发者人才方面有着诸多规划、行动措施和实践成果,愿景是汇聚业界技术中坚,通力合作,加速丰富昇腾AI基础软件生态,同时为AI产业培养优秀人才。
目前,昇腾AI已出版多本相关教材,陆续在国内100余所高校开设昇腾相关课程试点,并基于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,让昇腾成为高校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。2020年启动的众智计划,进一步让高校学生走出课本和实验室,发挥他们的基础研究能力,帮助他们深度参与到AI应用场景中,这也在无形中打通了人才培养的闭环。
其实,有潜力的开发者不仅存在于高校中,也存在于众多中小科技企业中,他们都是AI人才生态的基础力量。昇腾AI也一直站在开发者的角度,去思考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和希望得到什么,希望能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助一份力,同时尽到为社会培养AI人才的责任。
刚刚过去的周末(4月23日),昇腾计算业务总裁张迪煊在昇腾AI开发者创享日首站(西安站)上提出,昇腾AI将围绕为开发者提供新技术、新体验、新机会的价值创造理念,不断探索和实践,为开发者提供原创的AI新技术,打造极简易用AI开发新体验,提供成长和获益的机会。
在新技术方面,昇腾AI全栈软硬件技术平台可提供包括端边云基础软硬件、异构计算架构CANN、全场景的AI框架昇思MindSpore、昇腾应用使能MindX及一站式开发平台ModelArts等,帮助伙伴和开发者高效使用AI能力。例如,异构智能架构CANN提供了智能计算的调度以及IOA,可支撑常规的模型性能提升30%以上;MindSpore作为超大模型,通过8个纬度的自动并行,可将大模型开发和训练效率提升60%。
事实上,相对于国外科技巨头,华为入局人工智能的时间相对较晚,作为后来者的昇腾AI为何有底气称之为新技术?一个重要原因是到目前为止,昇腾AI是全球唯一一个全栈AI基础软硬件的技术平台。
除充沛算力之外,对于新进入AI领域的开发者或者是拥有经验的老手来说,AI开发平台的体验同样至关重要,这关系到新手能否快速上手以及开发效率的高低。
在新体验方面,昇腾AI目前在训练应用开发、性能调优和推理部署等各个环节,从开发者的角度开发了多种创新技术和工具,如在训练阶段通过昇思MindSpore提供函数式的编程,自动编写的技术大幅度提升训练效率,应用开发阶段通过行业知识积累,通过SDK的开发方式,可以提升应用开发效率;基于昇腾AI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可为企业、科研机构、高校的开发者提供普惠算力服务;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的FAE的专家团队,可为开发者的AI迁移、算子开发、模型和应用开发提供支持服务等。
目前,市场上能提供AI算力支持和开发工具的不止昇腾,开发者最终选择昇腾看重的肯定也不止新技术和新体验,还有昇腾可为开发者提供的大量机会。
在新机会方面,昇腾众智计划2022已正式发布,今年计划投入2亿人民币激励基金,推出超过4000个任务,除传统算子、模型开发任务外,还将包含系列创新应用、应用案例等,而且首届昇腾AI创新大赛也已正式启动,大赛设立15大赛区,涵盖全国主要省、市,并包含应用和昇思MindSpore两大赛道,总奖金池超千万。
在个人能力提升和荣誉获得之外,很多开发者也希望能将开发成果商业化变现,这一点自然也在昇腾的考虑之中。
2022年,昇腾社区将推出生态市场功能平台,为开发者提供商业变现的平台,昇腾ISV、IHV、整机伙伴可以在生态市场申请入驻、发布和交易,平台为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,为模型算法提供展示、推广和销售的功能支持。除此之外,昇腾还将通过构建昇腾专家成长体系,为有志于从事昇腾AI领域的研究创新和开发者群体提供成长的通道,并设置了相应的权益体系,对专家进行激励。
总体来看,昇腾提出的新技术、新体验、新机会,无疑可以进一步帮助昇腾AI丰富生态,但同时也需要看到,三新不只是技术、体验和机会的创新,也提出了聚集优秀AI开发者的新方法,更是快速弥补国内AI人才短板的新思路。
熊节向观察者网分析称,在人才培养方面,华为提出三个新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模式。目前,国内存在大量的AI人才缺口,这不仅代表着一个个空缺的岗位,还有旺盛的AI落地需求无法被满足。在高校和中小企业存在技术局限性的情况下,华为提出AI开发者培养的三新模式,充分体现出该公司的社会责任感。
目前,昇腾AI合作伙伴已经超过500家,共同孵化联合解决方案900多个,开发者数量已超过70万,相关课程已经覆盖100所高校的超过10万名学生。
展望未来,践行长期主义的华为和昇腾AI产业无疑还会持续加大对开发者和人才培养的投入,因为这不仅是赋能开发者的需要,同时是关乎未来中国AI科技发展制高点、占据全球优势的需要,也是关乎中国AI核心技术后继有人、保持源源不断创新前进的源动力,更是发展中国自主创新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。